脱贫攻坚已到最后关头,组织部门要主动扛起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头等任务,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坚持工作向一线聚焦、资源向一线聚集、力量向一线聚合,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统一思想引领,强化政治自觉。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边境疫情防控的叠加压力,组织部门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紧迫意识,主动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职责。要把加强思想引领贯穿始终,搭建以县乡党校、“农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群”,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把压实政治责任贯穿始终,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四个不摘”的要求,严防松劲懈怠,确保攻坚期内责任不松、帮扶不减、队伍不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按照“强化组织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脱贫力量,强化学习教育提升能力素质,强化边疆党建提升内生动力,强化基础保障提升干事激情”的“五强化、五提升”要求,全面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力量。坚持党建引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之源。面对全面脱贫的形势任务需求,要更加注重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要把组织优势发挥出来,坚持以“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为抓手,持续抓实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水平,增强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围绕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广泛开展支部结对共建、脱贫攻坚驻组包户,推动基层党组织共建互促、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把党员力量凝聚起来,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大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力度,积极培养村组后备干部力量。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在村民小组中成立脱贫发展委员会,将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等选派为“第一小组长”,坚持把党旗插在攻坚最前线,全面加强党对脱贫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激励担当作为,突出一线攻坚。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必须要有一个好班子、好队伍,选派最能打仗的人、激励最能带队伍的人,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效果打赢脱贫攻坚战。配强攻坚力量。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思路、敢担当、能作为、有实绩的干部,要积极给予政治上引领、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标明“雷区”、划好“红线”,积极营造干部上一线、单位做后盾的良好氛围。强化服务保障。要加大扶贫一线关心关爱干部的力度,落实组织扶贫干部疗休养、购买商业保险和体检等工作,加强对扶贫干部的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晋级提拔和返岗后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一线干部工作上有干头、事业上有奔头。提升能力素质。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制定“1+N”职业教育扶贫具体措施,开设院士专家培训班,组织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等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秀才”“土专家”。组织外出学习观摩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云南省澜沧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粟浩)